蚂蚁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只因名字没起对,索赔金额高达10万元 [复制链接]

1#

谁能想到,有一天开了一间普通的小店,就因为名字没起“对”,就要赔偿10万元呢?

近些日子以来,各类小吃、美食协会均登上了热搜,但是起因不是因为协会本身,而是因为跟商标有关的事件。据悉,从“逍遥镇胡辣汤”被告侵权开始,不少知名小吃水果的商标侵权事件接连发生,更有索赔金额高达10万元,被广大网友称之为是“收保护费”行为。

靠着手中掌握的商标权,一些协会将许多普通小店铺告了,不仅要求改名还要求了索赔,而且有协会还表示,如果想继续使用,可以从协会手中取得“授权”,只不过并不是免费,需要按年缴纳授权费用。

对此,不少网友纷纷热议,认为这些协会的这种行为就是在“恶意敛财”,难道是想要“垄断”我国的各类小吃吗?简直是“胆大包天”。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,这样的事情其实还不仅仅是上文所说的这些,在许多地区都是频繁发生的。

商标注册索赔事件频发

从各个地方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,全国许多地区商标注册索赔事件频发。据悉,年9月开始,云南昆明6家名字带“眼镜”的餐馆被某持有“眼镜”商标权人起诉,每间店铺索赔金额高达5万元。

而据媒体表示,该自然人从年开始,就在不断注册带有“眼镜”相关的各类商标,更像是“有意为之”。

除此之外,11月6日,河南某村内的小超市也被外地某超市以重名为由,索赔5万元。还有同样作为地方协会的信阳市茶叶协会,从天眼查数据显示,年的12月1日以及2日两日,该协会的商标索赔案件就高达15条。

而且,据悉从年开始,该协会就已经进行商标索赔事件多起,诉讼金额已经接近40万元整。大家可能发现,去注册商标看起来是个赚钱的好方法,简直是“一本万利”。其实,早在多年前,就已经有人做起了这种“生意”了,而且有许多大公司还为此付出了不少钱。

蚂蚁金服曾为商标付出多万

回看多年前的报道,10多年前,河南商丘曾经出现过一位“商丘商标抢注第一人”,这个人名字叫作张怀奎,据悉,他受长城商标每年缴纳万元的使用费启发,在年后,就将将自己培育的萝卜品种注册成两个商标。

自此,张怀奎还先后申请了30多个商标,其中大约有7、8个都卖出去了,第一桶金就靠着卖商标赚了50万元。而且,在年《商标法》修订个人能够注册商标后,上海一个80后女生也通过抢注商标赚钱了,其中2个足足卖了21万元。

有人问,谁会花这么多钱买商标呢?再去注册一个别的不就行了吗?实际上还真的有,而且其中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大企业,例如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。

据悉,在年时,蚂蚁金服这个商标曾被个人抢注,而根据红星资本局的报道,为了拿回这个商标,蚂蚁金服足足花了一百多万元,这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一个商标直接换了一套房子。

当然,蚂蚁金服付出的代价还算小的,知道滴滴商标事件就知道,商标究竟能贵到什么程度了。北京小桔是滴滴的运营公司,年,其推出了“嘀嘀”打车这个品牌,后改名为“滴滴”打车。

不过,杭州某公司早在年就已经申请了“Didi”以及“嘀嘀”这2个商标,于是该公司直接起诉了北京小桔,索赔金额高达万元,同时还要求承担20万元的诉讼费用,总计万元。

虽然最终二者经过调解私下转让,但这个商标案还是“轰动一时”,谁能想到,一个商标价值居然这么高。据悉,正是因为价值过高,抢注商标都已经成为了一个灰色产业链了。

抢注商标已成灰色产业链

红星新闻曾经报道过关于商标有关的事件,其中有业内人士受访时表示,注册商标的成本非常低,一般来说只需要元费用,即便是被驳回再复审,费用也不会出太高,几千元或者是上万元。

如果跟卖出去或者索赔的价值相比,这点商标注册费可以说是“小巫见大巫”,就好比滴滴的万元。因此,抢注商标无论是售卖还是索赔,获得的利润可以从几千元到上千万元不等。

如果称其是最“暴利”的行业,可能也算不得夸张了。如今,市场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“职业抢注人”,专门注册各类商标,同时还有一些“皮包公司”,没什么主营业务,只申请大大小小的商标。

不过,虽然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,我们的确是要有版权意识,商标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侵犯。但是,恶意抢注商标又是另外一回事,而且利用日常词语进行商标索赔,在道德层面上也是会令人“谴责”的。

但说来说去,总归是“利益”的问题,恶意抢注又索赔的行为,国家是时候出台相关规定来进行规束了。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?你们觉得这些商家应该赔钱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(本文由读财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。违者必究!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